来源:BOB手机客户端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:2025-08-21 00:16:40
古人的年岁有时不必数字表明, 不直接说出或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, 而是用一种与年岁有 关的称谓来替代。
汤饼之期:指婴儿出世三日。旧俗小儿出世三日,设筵款待亲朋谓之“汤饼筵”,也作“汤饼宴”、“汤饼会”。
牙牙:象声词,婴儿学语的声响。如牙牙学语,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端学话。清袁枚《祭妹文》:“两女牙牙,生汝身后,才周晬耳。”周晬,指婴儿周岁。
孩童: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。也有写作“孩童包”或“提孩”的,韩愈诗中就有“两家各生子,提孩巧相如”句。孩童:指23岁的儿童。
总角: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,形状如角,因此也用“总角”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。借指年少。在这里,“总”便是靠拢束结的意思。总角之交(年少就相识的好朋友)。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(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,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,形如两个羊角,故称“总角”)。
童龀[chn]:龀,《说文》中有“男八月生齿、八岁而龀;女七月生齿、七岁而龀”的说法。可以精确的看出,孩子乳牙掉落,长出恒牙,称为“龀”。“童龇”,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。也有说成“髫龀”的,如《后汉书董卓传》:“其后代虽在髫龀,男皆封侯,女为邑君。”
始龀、龆年:男孩八岁。阐明:依据生理情况,男孩八岁、女孩七岁换牙,脱去乳齿,长出恒牙,这时叫“龀”,“龆年”或“髫年”。
幼学:十岁。(《礼记?曲礼上》:“人生十年曰幼,学。”由于古代文字无标点,人们就截取“幼学”二字作为十岁代称。)
豆蔻:指女子十三岁。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(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,初夏还不是盛夏,比方人还未成年,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“黄金时代”)。
及笄:笄[jī],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。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今后,就把头发盘起来,并用簪子绾住,表明现已成年。“及笄”即年满15岁的女子。及笄:指女子十五岁。
结发:束发,扎结头发,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,女子15岁束发而笄,表明成年。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“加冠”、“加笄”。
志学之年:由于“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。”(孔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”。《论语为政》),所今后代称15岁为“志学之年”。
束发: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,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。束发是男人十五岁(到了十五岁,男人要把原先的总角闭幕,扎成一束)。
碧玉岁月、破瓜之年:女子十六岁。(旧时文人拆“瓜”字为二八编年,谓十六岁,多用于女子。)
破瓜、碧玉岁月女子十六岁。古文人把瓜拆分为两个八字以编年。《浅显编》中云:“若品岩赠张洎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”。《浅显编妇女》“宋谢幼盘词破瓜年岁小腰身。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,非也。瓜字破之为二字,言其二八十六岁耳。”
加冠:指二十岁。古时男人二十岁行加冠礼,表明已成年。加冠:指男人二十岁(又“弱冠”)。
结发:束发,扎结头发,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,女子15岁束发而笄,表明成年。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“加冠”、“加笄”。
弱冠:古人二十岁行冠礼,以示成年,但体犹未壮,故称“弱冠”。指刚成年。指二十岁。弱冠:古代男人20岁叫作“弱”,这时就要行“冠礼”,即戴上表明已成人的帽子。“弱冠”即年满20岁的男人。后世泛指男人二十左右的年岁。弱冠是男人二十岁。
而立(而立之年):由于“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。”(孔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 ”。《论语为政》),所今后代称30岁为“而立之年”。而立之年:指三十岁。而立是男人三十岁(立,“立身、立志”之意)。
克壮:合理壮年。古代三十岁为壮。唐魏征《是渐不克终疏》:“贞观之初,时放克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