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OB手机客户端登录入口
当前位置:首页 > 产品展示
465 亿美元创纪录!巴基斯坦海鲜出口增长 13%千亿蓝图卡在哪

来源:BOB手机客户端登录入口    发布时间:2025-11-19 03:27:27

  拥有1001公里海岸线万平方公里专属经济区的巴基斯坦,本该是“靠海吃海”的典范。其海洋经济涵盖渔业、航运、旅游、矿产等多个领域,潜在价值令人瞩目。

  2025年,巴基斯坦启动“2047海洋愿景”,立志到建国百年时打造千亿级美元海洋经济引擎。但现实却充满反差:渔业出口潜力40亿美元,实际仅达4.65亿美元;

  港口吞吐量稳步增长,却距国际一流水平差距明显;滨海旅游从昔日繁荣沦为污染重灾区。

  作为海洋经济的核心支柱,巴基斯坦渔业承载着巨大的出口期望。2025财年(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),该国海鲜出出了一份喜忧参半的成绩单。

  巴统计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这一财年海鲜出口额达4.65亿美元,同比增长13.4%,出口量216350吨,同比增长8%。看似亮眼的增长曲线亿美元潜在出口规模的巨大差距。

  巴基斯坦渔业出口协会高级副主席赛义德・法里德直言,国际市场的持续低迷给出口蒙上阴影。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留下的贸易中断影响未消,东南亚和东亚的需求显著疲软,直接制约了出口增长空间。

  更关键的是,巴基斯坦海产品难以叩开高价值市场的大门。由于渔船作业缺乏规范,产品质量未能达到国际高标准,欧盟市场准入受限,美国则一直禁止进口其虾类产品。

  俾路支省拥有约770公里海岸线,在全国渔业中占了重要地位,但该省出产的金枪鱼品质大多不符合多数国际市场要求,仅有伊朗愿意高价收购。

  雪上加霜的是国内供应端的危机。过度捕捞、产能过剩加上破坏性作业方式,导致巴基斯坦鱼类资源枯竭程度达到60%至90%。

  曾经的出口“拳头产品”虾类,在过去二十年间产量大幅度地下跌,如今巴基斯坦海鲜出口已转向以墨鱼、鱿鱼和章鱼为主。

  为破解困局,2024年总理夏巴兹・谢里夫下令全面改革海事部门及渔业领域。一系列拟议举措陆续出台

  在信德省和俾路支省建设集群化对虾养殖基地,与伊朗合作开展对虾养殖,建立对虾种苗场,禁止在鱼粉生产中使用“垃圾鱼”(低值杂鱼),并通过船上冷冻技术减少捕捞后损失。

  2025年7月9日,巴基斯坦还推出了2025-2035年国家渔业和水产养殖政策,旨在通过改善联邦与省之间的协调、履行国际义务、运用现代技术等方式

  港口是海洋经济的重要门户,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港、瓜达尔港和卡西姆港三大枢纽,正在基础设施升级与吞吐量提升中稳步前行。

  作为巴基斯坦最核心的港口,卡拉奇港务局在海运交通和货物装卸中发挥着关键作用。2024财年末(截至2024年6月)

  卡拉奇港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达5165万吨,较2023财年的4185万吨实现明显地增长,其中进口约3285万吨,出口1278万吨。

  卡西姆港的发展同样势头良好,2024财年前9个月(2023年7月至2024年3月)处理货物3430万吨,比2023年同期增加1000万吨,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。

  但与新加坡、迪拜等区域领先港口相比,巴基斯坦港口基础设施仍需大幅升级,才能在效率和运力上实现赶超。

  巴基斯坦海事部长谢赫透露,目前该国各大港口的年吞吐量仅达到运营能力的50%,蓝色经济还有巨大的挖掘空间。

  在三大港口中,瓜达尔港的战略意义尤为突出。这个位于俾路支省西南海岸的天然深水不冻港,地处中东、南亚交汇之地,靠近多条国际重要航线,是中巴经济走廊的标志性项目。

  从昔日偏远小渔村到如今的现代化港口,瓜达尔港的蜕变离不开中国的投资与建设。中国港控公司运营后。

  按照中国标准对港口进行了全方位升级,新增装卸设备、升级电力和供水系统,使其成为拥有3个多用途泊位、可同时停靠两艘5万吨级货轮的多用途码头。

  配套设施的逐渐完备让瓜达尔港的辐射力持续增强。2022年6月,中国援建的瓜达尔东湾快速路通车,打通了与卡拉奇的运输通道;

  2025年1月,中国援建的瓜达尔新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,航站楼建筑面积1.43万平方米,跑道长度3658米,可容纳世界最大机型民航客机。

  巴基斯坦政府对瓜达尔港寄予厚望,已决定将60%的官方进出口货物通过该港运输。计划发展部部长伊克巴尔表示

  瓜达尔港全面运营后,将改变巴基斯坦的经济格局,使其成为连接中亚、海湾国家和非洲国家的贸易枢纽。

  沙特阿拉伯也计划在“瓜达尔石油城”项目和石化链上投资60至100亿美元,进一步释放这座港口的经济潜力。

  除了渔业和航运,巴基斯坦的海洋经济还涵盖可再次生产的能源、拆船、海上矿产、旅游等多个领域,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。

  据估算,仅这些尚未充分开发的海洋资源,就有望为巴基斯坦带来超过20亿美元的出口收入,同时为超过100万个家庭提供就业机会。

  其中,滨海旅游曾是巴基斯坦海洋经济中闪亮的一环。上世纪七十年代,这里迎来了繁荣岁月,港口有几十艘帆船穿梭,傍晚时分挤满了家庭游客和外国访客。

  克利夫顿海滩和基马利船坞干净整洁,每周都会举办帆船比赛。低收入人群纷纷来此野餐、游泳,富裕阶层则在桑德斯皮特、霍克斯湾和天堂角拥有度假小屋,一派热闹景象。

  然而如今的滨海旅游早已不复当年荣光。污染问题日渐严重,卡拉奇港几乎变成了一条污水沟,曾经的帆船比赛不见踪影,多数度假小屋也变得破败不堪。

  不过,俾路支省拥有未经开发的原生态海岸线,仍有望变成全球旅游胜地,这一领域的复苏与开发,或将成为海洋经济的新增长点。

  在矿产资源方面,俾路支省的地质勘查结果为,该地区可能蕴藏着稀土、贵金属、半贵金属、工业矿物以及各类宝石。这些资源为建立加工制造厂、生产高的附加价值出口产品提供了坚实基础。

  拆船、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等领域也处于待开发状态,随着“2047海洋愿景”的推进,这些多元业态有望逐步形成合力,推动海洋经济向千亿规模迈进。

  巴基斯坦计划在2025年出台强有力的刺激政策,努力将航运业对国家GDP的贡献率提升至5%,实现1000亿卢比的利润目标,多元业态的协同发展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支撑。

  2025年,巴基斯坦启动“2047海洋愿景”,明白准确地提出到建国100周年时,将海洋经济打造成价值1000亿美元的经济引擎。这一宏伟目标的背后,是该国对海洋资源潜力的深刻认知。

  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,东接印度,西邻伊朗与阿富汗,地处阿拉伯海沿岸,使其有望成为连接南亚、中东、非洲乃至更广泛区域的货物运输枢纽,从区域贸易和全球市场中持续获益。

  但要实现这一愿景,巴基斯坦还需跨越多重障碍。除了渔业资源枯竭、港口设施不足、旅游产业没落等问题

  联邦政府与信德省、俾路支省在海洋渔业资源开发权上的分权模式,也需要更高效的协调机制。

  外部环境同样存在不确定性,国际海鲜市场的需求波动、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关税壁垒,都可能会影响海洋经济的发展节奏。

  不过,一系列积极举措已经逐步落地。渔业领域的10年政策规划、海事部门的全面改革、港口基础设施的持续升级,以及中巴经济走廊带来的投资与合作机遇,都为破局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  沙特、阿联酋、马来西亚、土耳其等国也纷纷将目光投向巴基斯坦,渴望参与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的相关项目,外部投资的注入将为海洋经济发展增添动力。

  从4.65亿美元的渔业出口到千亿规模的经济引擎,巴基斯坦的海洋经济之路注定不会平坦,但凭借丰富的资源禀赋。

  明确的发展愿景和持续的改革举措,这片阿拉伯海沿岸的“蓝色宝藏”仍有望在未来二十年间实现华丽蜕变